17 January 2012

老麵攤


夜裹看到那陣裊裊白煙,就是溫暖。

這是我對老麵攤的深刻回憶,一整晚上,老闆顧著兩個鍋爐,邊下麵邊煮湯,手沒停過,臉上的笑容也沒停過。愈到深夜這兒愈熱鬧,來此的客人都是老主顧了,屁股還沒坐下咧,就喊著「一中炸兩豆腐」。這是這兒的行話,老客人都知道,剛才那位客人點了一碗中碗炸醬麵,兩塊油豆腐。不一會兒店家就送上剛才點的麵點和小菜,拿起筷子在寒風中就著面積狹小的桌面,一箸一箸地和均炸醬和白麵,一邊吹著熱騰騰的麵條,一邊等不及地把油豆腐送進口裹。那油豆腐外皮有嚼勁內裹又吸飽湯汁,還裹著帶有濃郁大蒜香的醬油膏,一口咬下,那豆腐在嘴裹化開的滋味,讓人不愛也難。再吃一口炸醬麵,麵條Q彈,口感卅年不變,炸醬鹹度剛好,不須添加多餘的辣味。爽,不由得讚嘆一聲起來。彷彿這一整天的辛勞工作為的就是來這兒吃上一頓。

老麵攤往往沒什麼高級的擺設,幾張方桌,幾塊板凳,一個大大的遮雨棚,就完成了大致上的裝潢。雖然遮風避雨的功能有限,來此的客人們卻未曾嫌棄過這樣的寒酸,反倒像是走進自家廚房一樣,不用顧慮形象地大聲呦喝,豪邁吃菜;不時和老闆聊聊天,相互問候近來如何。客人們之間有時也會聊天也會抬槓,好像一來到這兒,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放鬆了起來,有時就連初次見面的朋友,也可以聊個開懷。老麵攤的魔力不只如此,甚至有些客人上下兩代都是這兒的主顧,從小吃到大,客人與老闆早已像是家人了,還可以在忙不過來時幫忙招呼生意。我喜歡這樣無拘無束的感覺,在這兒吃上一頓,飽了腸胃也暖了心靈。

這兒不是唯一會在深夜街頭還亮著燈的地方,那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家家燈火通明,營業時間更長,店內乾淨整齊,也提供各種食物,更可以直接加熱,或甚至在那兒直接享用(有的也還不錯吃)。然而,為了降低成本而大量生產製造出“一模一樣”的商品,卻反而讓人對這股單調提不起勁來;為了快速提供服務,料理簡化成食指按鈕的動作,也讓人沒有多餘空閒能和店長聊上幾句,彷彿進入便利商店的目的就是要離開似的。更別提,微波食品的口感怎麼就是比不上傳統烹調來得到味。

我還是喜歡老麵攤。我不急著要“立刻”拿到我點的菜,我想和老闆多聊幾句;我不擔心這次的炸醬和上次點的份量不同,反正我也吃不出來;我不介意麵攤看來破舊落伍,在這兒,我有寒夜裹的溫暖支持。老麵攤在這個城市最不起眼的角落裹,默默地安慰著人心,保留或甚至創造出屬於這兒的獨有文化。這兒食物的味道、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都是我記憶中的台灣味,也是我在異地時的鄉愁。

【照片故事:照片裹拍的是我家附近的金華麵店,google上搜尋可以找到一卡車的推薦文,知名作家舒國治也曾撰文介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