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January 2012

【電影觀後感】海鷗食堂


除夕夜看了一部淡淡的卻讓人一再回味的好電影﹣海鷗食堂。這部片子是2006年日本新銳導演荻上直子的作品,大意很簡單,講的是三個日本女人在芬蘭開食堂的故事。

故事主角幸江在父喪後決定遠赴芬蘭開一家自己心目中的食堂,食堂的主打菜色是飯團,而且只有梅子、鮭魚以及鰹魚這三種傳統口味。如此的堅持讓她開店一個月都沒有客人上門,唯一一位客人是個每次都來喝免費咖啡的哈日族年輕男子。另一位夥伴是小綠,則是因為隨手一指地圖剛好指到芬蘭便決定來芬蘭,由於在餐廳裹巧遇幸江,也幫忙幸江背出科學小飛俠的歌詞,進而與幸江結成夥伴。小綠很擔心食堂沒生意,建議幸江以當地人熟悉的食材入飯團,企圖能讓芬蘭人接受他們的食物;雖然實驗後,幸江仍覺得不妥,但也開始製作一些國際化的食物如肉桂卷,進而吸引了之前只看不入的芬蘭老太太們,生意也就此好轉了起來。第三位夥伴正子則是一心嚮往芬蘭悠閒自得的生活以及各類有趣競賽(如:三溫暖耐熱賽、空氣吉他賽或者背太太比賽)而來到芬蘭,卻因為行李遺失不得不在此駐足,沒想到卻與幸江、小綠結成好友,三人共同經營海鷗食堂。

17 January 2012

老麵攤


夜裹看到那陣裊裊白煙,就是溫暖。

這是我對老麵攤的深刻回憶,一整晚上,老闆顧著兩個鍋爐,邊下麵邊煮湯,手沒停過,臉上的笑容也沒停過。愈到深夜這兒愈熱鬧,來此的客人都是老主顧了,屁股還沒坐下咧,就喊著「一中炸兩豆腐」。這是這兒的行話,老客人都知道,剛才那位客人點了一碗中碗炸醬麵,兩塊油豆腐。不一會兒店家就送上剛才點的麵點和小菜,拿起筷子在寒風中就著面積狹小的桌面,一箸一箸地和均炸醬和白麵,一邊吹著熱騰騰的麵條,一邊等不及地把油豆腐送進口裹。那油豆腐外皮有嚼勁內裹又吸飽湯汁,還裹著帶有濃郁大蒜香的醬油膏,一口咬下,那豆腐在嘴裹化開的滋味,讓人不愛也難。再吃一口炸醬麵,麵條Q彈,口感卅年不變,炸醬鹹度剛好,不須添加多餘的辣味。爽,不由得讚嘆一聲起來。彷彿這一整天的辛勞工作為的就是來這兒吃上一頓。

老麵攤往往沒什麼高級的擺設,幾張方桌,幾塊板凳,一個大大的遮雨棚,就完成了大致上的裝潢。雖然遮風避雨的功能有限,來此的客人們卻未曾嫌棄過這樣的寒酸,反倒像是走進自家廚房一樣,不用顧慮形象地大聲呦喝,豪邁吃菜;不時和老闆聊聊天,相互問候近來如何。客人們之間有時也會聊天也會抬槓,好像一來到這兒,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放鬆了起來,有時就連初次見面的朋友,也可以聊個開懷。老麵攤的魔力不只如此,甚至有些客人上下兩代都是這兒的主顧,從小吃到大,客人與老闆早已像是家人了,還可以在忙不過來時幫忙招呼生意。我喜歡這樣無拘無束的感覺,在這兒吃上一頓,飽了腸胃也暖了心靈。

這兒不是唯一會在深夜街頭還亮著燈的地方,那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家家燈火通明,營業時間更長,店內乾淨整齊,也提供各種食物,更可以直接加熱,或甚至在那兒直接享用(有的也還不錯吃)。然而,為了降低成本而大量生產製造出“一模一樣”的商品,卻反而讓人對這股單調提不起勁來;為了快速提供服務,料理簡化成食指按鈕的動作,也讓人沒有多餘空閒能和店長聊上幾句,彷彿進入便利商店的目的就是要離開似的。更別提,微波食品的口感怎麼就是比不上傳統烹調來得到味。

我還是喜歡老麵攤。我不急著要“立刻”拿到我點的菜,我想和老闆多聊幾句;我不擔心這次的炸醬和上次點的份量不同,反正我也吃不出來;我不介意麵攤看來破舊落伍,在這兒,我有寒夜裹的溫暖支持。老麵攤在這個城市最不起眼的角落裹,默默地安慰著人心,保留或甚至創造出屬於這兒的獨有文化。這兒食物的味道、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都是我記憶中的台灣味,也是我在異地時的鄉愁。

【照片故事:照片裹拍的是我家附近的金華麵店,google上搜尋可以找到一卡車的推薦文,知名作家舒國治也曾撰文介紹。】

01 January 2012

寫在2012年頭

在Facebook上,每次跨年之際,總有一堆回顧過往展望未來的感言,跑著、跳著、爬著、相互推擠著、彼此團抱著、深怕晚了人家一步地翻過那道叫做New Year's Eve的高牆。它們的主人們,不遑多讓地,也在一秒秒的最後倒數中,一道道燦爛奪目的煙花中,不分彼此不畏嚴寒不管親疏地,高聲呼喊著Happy New Year。藉著眾人力量,給自己一點面對未來的勇氣;也不吝惜將自己的祝福與他人分享,在這一刻,真的會讓人相信世界大同是可能的。